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概况
2010年12月,漯河新区正式经省委、省政府批准成立。2013年12月,省委、省政府决定将全省16个复合型城市新区统一更名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。2015年1月26日,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对黑龙潭镇、姬石镇实行属地管理。
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区东部,总规划面积173平方公里,涵盖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省级东城产业集聚区,涉及6个乡镇办,总人口26万,淮河最大的支流--沙河穿境而过,风景秀美、环境宜人,是漯河市宜居宜业的上风上水之处。重点围绕“一园三区”总体发展思路,全面快速推进临港产业园、文化教育科技产业园区、区域高端服务区、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开发建设,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、公共服务均等化、生态文明建设、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实践,致力于打造全市城乡一体发展的试验样板区。
历史文化灿烂。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,他编纂的《说文解字》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,开启了中华汉字文明的渊源,被誉为“字学宗师”。著名抗金英雄岳飞在这里打响了名垂青史的郾城大捷。这里仍保存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“受禅台”和“三绝碑”;这里有早于赵州桥20年、被誉为“天下第一桥”的隋代小商桥,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区位交通优越。这里自古就是水旱码头,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。这里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,距离郑州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,石武高铁、京广铁路、京港澳高速、宁洛高速、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,构成了河南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“双十字”交通枢纽。沙颍河复航工程即将建成通航,将与淮河、京杭大运河、长江等形成内河水路交通网络,成为漯河通江达海的重要运输通道。
生态环境宜人。淮河的支流沙河贯穿全境,一城春色半城水,寓风景长廊、生态长廊、文化长廊、休闲长廊于一体的沿河美景尽显城中,亲水融绿,环境秀美,风景宜人,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、森林城市。
生产资源充足。这里半径150公里内的区域聚集了6000多万人口,是河南省人口最密集的区域,拥有漯河职业技术学院、漯河食品职业学院、漯河技师学院等各类职业学校30多所,在校生10万多人。这里水资源丰富,沙澧两河年过境流量27亿立方米,水质为国家二级标准,能够完全满足企业及居民生产生活用水。这里开发空间充实,重大项目用地全市优先安排,优先申报。
产业特色鲜明。这里是中国首家食品名城、中部最佳投资城市,培育出了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。这里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突出,是河南省电子产业发展“一体两翼”战略布局的重要“一翼”。先后吸引了美国杜邦、美国高盛、可口可乐、日本火腿株式会社、中粮集团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,以及香港华懋和协鑫、台湾旺旺和统一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都有较大的投资项目,并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。
服务高效便捷。始终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,致力打造最优的发展环境,秉持“说到做到,一诺千金”的服务理念,“企业至上,项目第一”的发展要求,全面实施“个性化服务、无障碍通行”的工作规范,严格执行投资服务全过程代理,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。
改革活力凸显。这里肩负着改革创新、探索试验、实践示范,实现率先发展的重大使命,是漯河市城乡统筹、产业协调、产城互动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,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区域。这里将着力构建现代城乡体系先行区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先行区、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、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。这里成立了副厅级的党工委和管委会,作为漯河市委、市政府的派出机构,具有统一规划编制、人事管理、公共事务管理、财政管理等职权。致力打造以工促农、以城带乡、工农互惠、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,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新路子
宏图蓄势待发。按照“南工北商”的总体布局,聘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高标准规划,突出产业发展,统筹安排,重点建设5大板块,即: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城产业集聚区发展基础,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区;借助沙河复航工程,依托漯河港区及其毗邻高速公路、铁路等优势,规划建设以物流、商贸为重点的临港产业园,打造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;依托沙河、颍河中间区域和召陵区农业农村部分,规划建设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;依托8平方公里起步区,规划建设区域高端服务区;依托许慎文化园、医专新校区,规划建设文化教育科技产业园区。